映象网讯(记者 徐孟国 通讯员 刘林 李博)近日, 偃师市以出台“人才新政20条”为契机,不断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创新驱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以完善政策破题,集聚高精尖人才。围绕“222”现代产业体系,结合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要求,偃师市委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县域优秀人才集聚地的实施方案》即“偃师人才新政20条”,开展“政治引领、借脑引智、素质提升、精准服务”四大工程,安排产业发展扶持资金5000万元,开辟人才创新创业以及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绿色服务通道”,营造“闻者向往、来者安心、广聚英才”的良好环境,破解了政策支持力度小和县级城市人才吸附能力差的困境。在“借脑引智工程”的支持下,建龙微纳成功引进了洛阳市“河洛英才”计划王建国团队以及8名博士,并与徐如人、于红吉、杨祖保等院士建立了长期合作;天瑞环保与中科院合作,引进了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博士等3名高层次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智力保障。
以平台建设承题,培育急需紧缺人才。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市场化运作模式,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开展人才培育。除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浙江大学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偃师分中心外,建龙微纳、通达电缆、建园模具、健稷农业等企业,与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所分别合作成立了“吸附与催化多孔材料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西农·中恒大学生创业学院”“通达电缆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形成“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工学交替、校企联培”的培育模式,促进人才从“增量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补齐本土高精尖、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支撑不足的短板,破解了企业科技人才传承赓续困境。如建龙微纳依托清华大学、吉林大学联合实验室,推荐核心研发人员攻读博士、在岗深造。通达电缆、建园模具依托与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的合作平台,每年定期组织大批技能人才深造提升,提高技能。
以精准服务解题,发挥人才助推作用。不断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吸纳和引领,激发人才爱国奉献、建功立业、发挥作用。实施“精准服务工程”,组建“教育支援团”“医疗服务团”“农技专家团”“产业帮扶团”“文艺宣传团”,开展“党委政府领导、村镇(企业)点单、职能部门下单、人才精准服务”为模式的精准化助力活动,破解专家人才队伍“智力”输出缺少组织引领、“献智”渠道少的困境。2020年以来,偃师市在抗疫和复工复产过程中开展“专家人才集中服务”活动,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正常轨道提供技术支撑:先后有140余名医疗行业人才志愿深入企业进行防疫指导180名工业领域人才组成复工突击队,为企业尽快复产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还组织市县两级15名科技特派员和100名农技专家,利用“线上+线下”模式,深入农民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帮扶,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保障。
(映象网洛阳新闻热线:15136323555,投稿邮箱:yxw2012@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近年来,南召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实力、生态、智慧、幸福新南召的定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吸引、凝聚各方优秀人才,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5月15日,记者从南阳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该市侦破各类经济案件1347起,挽回经济损失4.87亿元。
在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清丰岭移民村东边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里,一眼望去,高大整齐的温室蔬菜大棚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大棚内一株株西红柿苗顺着拉绳昂首向上,枝肥叶壮,有的吐着黄黄的花蕊,有的已经挂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河南省新野县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了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26条措施。
方城县杨集镇五龙庙村依托土地资源优势,算好整合土地的经济账,引导常规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日前,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幕,方城县科技创新再传捷报,南阳裕泰隆粉体有限公司“高温金属粉末项目”获得三等奖,南阳煜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LS250HM立式车床多功能伺服刀塔”获得优秀奖。此前,这2家企业在第十一届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分别荣获成长组一等奖和三等奖。
56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1.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65.1%,超时序进度15个百分点——淅川县上半年重大项目建设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西峡县太平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持久脱贫、稳定脱贫紧密结合,切实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作为产业兴旺的动力之源,超前谋划,积极推动,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近年来,西峡县紧紧围绕工业高新化、农业高效化、服务业高端化,坚持尊才与用才并举、引才与育才并重,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创优环境等深入推进“智汇龙乡计划”
镇平县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以干部作风和项目建设“双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干部作风建设,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