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洛阳再添文化新地标,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工程,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便引发全国关注、热议。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余公里,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连通南北交通与运输的大动脉,“万艘龙舸绿丝间”,无数的粮食、丝绸等物资经由这条水路运抵统治者所在的区域。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洛阳至今还保存着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天津桥、隋唐洛阳城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内,也展出了唐盐铁使印、唐代仓窖遗存、含嘉仓19号窖刻铭砖、回洛仓“大业元年”砖、洛阳运河一号/二号古沉船等近400件(套)文物精品,见证着那一段南北通达的运输史。
千年含嘉仓诉说粮食安全重要性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后,作为隋唐时期“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含嘉仓、回洛仓等遗迹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兴趣。
现代考古已证实,洛阳老城东北区域即隋唐时期最大的国家粮仓——含嘉仓所在地。目前已探明仓城遗址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共有圆形仓窖400余个,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可储粮1万石以上。在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就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足见我们的先人对粮食保障的重视。
(唐宫小萌宝拍摄花絮)
千年时间过去,含嘉仓虽在战火与朝代的更替中被掩埋,但含嘉仓遗址中出土的来自隋唐时期的谷子和大米,依旧在诉说着那个朝代有关粮食安全保障的话题。
唐宫小萌宝《小满》演绎“珍惜粮食”
俗话说“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对于小麦的收成来说,小满可以说是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气了。
在这样的时节里,“唐宫小萌宝”们全新演绎了一个和“小满”相关的故事。在视频中,萌宝们探着头打量着幽深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目光穿过已经碳化的粮食遗迹,想象自己来到了麦田中,上演了一场“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的故事。天然朴素的表演与台词,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发人深省。
值得介绍的是,萌宝们参观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最初发现与上世纪60年代末。当考古人员第一次挖开160号仓窖上面的土层时,里面保存的粮食仍然粒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尚有52%是有机物。在仓窖的木板缝隙中发现的谷子样的颗粒,在取出来后的第三天还成功发芽,后在原洛阳农科所培育下顺利结出了果实。这也解开了日后含嘉仓287座粮窖的发掘序幕。
如今,作为隋唐大运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静立在洛阳市老城的一角,继续向后人诉说着有关粮食的故事。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丰富军休干部休闲娱乐生活,5月19日,中共洛阳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七休养所组织军休干部和工作人员前往廉政教育基地——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参观学习,开展“清风廉韵润人心,赏瓷听史悟思想”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洛阳市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部署,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组织督查部门对全市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继续进行暗访督查,现将近日督查发现的3个典型问题予以通报。
5月18日,中国文字博物馆设计创作的“宋公栾簠”数字文创产品通过鲸探上线宝藏计划系列活动进行发售,8秒内共计10000份全部售罄,销售火爆。
从河南省洛阳市有关部门获悉,国家大运河文化带重点文化工程——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将于18日正式开馆迎客。
新郑歌钟、王孙诰编磬、瑟、笙……千年前的古乐器与现代潮流音乐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人民网联合人民日报文化时间工作室,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一起,用九种古乐器全新解锁古风版《孤勇者》,感受跨越千年的历史相遇,
洛阳:多家博物馆夜间开放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天,洛阳博物馆正式官宣,洛阳出生洛阳长大的王一博成为了洛阳博物馆推广大使。消息登上热搜后,不少网友纷纷“跑”来恭喜王一博。
国际博物馆日丨别笑,好好参观博物馆
这里有全国最齐全的恐龙家族,有古老神秘的海中霸主,还有20万年历史的巴氏熊猫……在门类众多的博物馆中,重庆自然博物馆承担着引导观众走近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独特功能,是城市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20多米长的洛阳运河一号沉船、“基建狂魔”武则天命工人堆出的码头、最早的“食品安全溯源合格证”、国内目前博物馆最大的浮雕作品……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将正式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