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大米之间区别明显,图左为东北长粒米,图右为原阳大米,两种都是粳米
日前,一段关于“塑胶大米”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火了,有网友称自己买到一种假大米,米粒是用塑胶做的,并拍摄视频向其他网友展示。有市民看到后把视频传给了记者,希望了解真相。近日,记者来到市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向专家进行求证。
1 网友发视频称买到“塑胶大米”
记者在市民发来的视频中看到,一名中年女子在桌子上放了两碗已经蒸熟的米饭,她称其中一碗米饭是用售价2.1元一斤的普通大米做的,另一碗米饭是用售价3.75元一斤的“塑胶大米”做的。
这名女子说,前段时间她在小区超市里买了一袋大米,饭后洗碗时发现盛米饭的碗里残留不少塑胶,于是断定这些大米里面掺有塑胶或是用塑胶做的。
这名女子在那碗“塑胶大米”里取了几粒米,称这些米粒看起来比普通大米的米粒“更漂亮”,随后她甩了甩手,没能把手指上的米粒甩掉,她解释称“掺了塑胶才有这么大的黏性”。
为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说法,这名女子又从两碗米饭中各取了一粒米,分别放在两手食指上,之后用大拇指按压米粒,结果普通大米的米粒一捏就化了,而“塑胶大米”的米粒被捏成了饼状。对此,这名女子称“这就是掺了塑胶的结果”。
这段视频在微信朋友圈传开后,引发很多市民议论,一些人认为视频拍摄者在恶意造谣,制造恐慌,也有人认为“塑胶大米”可能真的在市面上存在。
网友认为米粒太黏,称“掺了塑胶”(视频截图)
2 从成本考虑不太可能
昨日,记者来到市粮油质量监督检测站,副站长吴艳茹看了这段视频后说:“用塑胶制作大米或者在米粒里掺塑胶,几乎不可能。”
吴艳茹说,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粒在水中被加热后,做出的米饭颗粒分明,有应有的韧度和香味。一旦米粒中掺了塑胶或米粒是用塑胶做的,在水中被加热后会变成坨状物或糊状物,而不是颗粒分明的米饭。
“从成本角度来说,用塑胶制作大米就更不可能了。”吴艳茹说,每斤大米的市价在3元左右,而每斤塑胶的市价是几十元,不良商家如果用塑胶制作大米,不仅赚不到钱,还会血本无归,而且塑胶是一种硬质材料,用它做出的大米人肯定是咬不动的。
吴艳茹说,产地、品种、加水量的不同,会造成蒸熟的米粒呈现不同的糯性,我国大米的种类分为籼米、粳米、籼粳米、粳糯米四类,其主要区别里有一项就是黏度,其中粳糯米黏度最高,接下来依次是籼粳米、粳米、籼米。“北方人一般吃粳米,南方人一般吃籼米,视频拍摄者可能是南方人,习惯了籼米做的米饭,在买到粳米后发现黏度变高,误以为是假大米。”吴艳茹说。
3 挑选大米应先闻后看,留意相关信息
吴艳茹说,消费者在选购大米时,应尽量从超市、专卖店等正规渠道购买。
消费者在挑选大米时,可以先抓起一把米放在鼻下闻,判断米粒是否有香味、无异味,随后再用眼观察米粒,色泽透亮、垩(è)白(指稻米胚乳中组织疏松而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部分)粒少、米粒完整、碎米少则为质优者。
各品种的大米按照质量优劣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一级最优,质量等级一般在包装袋上会注明。此外,包装袋上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QS标志等也应留意。
吴艳茹说,一些商家为使大米面相好看,会在米粒上抹油,这种情况也不难分辨,“抹过油的米粒一般比较光亮,用手捏时很滑,用开水浸泡后,表面有漂浮的油脂,闻着有异味”。(洛阳晚报记者 刘嘉仪 文/图)
4月24日,西平县政府县长李全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管保臣、副县长赵勇军、蔡新亭带领县国土局、住建局等单位负责人深入调研塑胶产业园选址情况。
昨日,曾经参与起草2005年出台的(GB/T1985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委有关专家透露,近日,教育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正在对操场的“国标”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