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小浪底观瀑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记者 王春胜/摄
水库开闸,巨瀑飞泻、惊涛拍岸。每年夏天,观瀑节都是小浪底水库最靓丽的风景。
而昨天,网上却热传:今年小浪底水利枢纽不调水调沙,观瀑活动取消。
为此,河南商报记者向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求证。
【网传】
今年小浪底“观瀑”取消
从2006年起,每年夏天,都有许多游客前往黄河小浪底,观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胜景。眼看观瀑季临近,昨天一则网络消息却让人大跌眼镜。
热传的,是济源市旅游发展委员会6月20日一则情况说明的照片。
说明中写道,小浪底观瀑活动是济源市、洛阳市在河南省小浪底旅游管理局统筹协调下,利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而形成的壮美景观,所开展的一项旅游活动,由济源市、洛阳市联合轮流举办。
今年5月,洛阳市与水利部、黄委会进行了积极协调,商议2017观瀑活动相关事宜,由于黄河水量严重枯竭,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原因,黄河水利委员会决定,小浪底水利枢纽今年不再进行调水调沙运用。
因此,由洛阳市主办的2017小浪底观瀑活动已经宣布取消。
【回应】
今年黄河来水量太少
观瀑节只好取消了
对此,河南商报记者向济源市和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求证。
对于网上消息的流传,济源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有关工作人员说,该情况说明是内部文件,并没对外正式发布。
她介绍,前段时间,济源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接洽今年观瀑节的活动安排。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传出消息,今年黄河来水量太少,所以观瀑节也没法搞,配套的相应活动只好取消。
“观瀑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节会品牌。今年是头一次出现取消的事儿,之前从没间断过。”她说。
而观瀑节出“岔子”,这不是第一次。去年,观瀑节开幕当天,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正式放水。可当天就接到通知,调水调沙要暂停。
“之后经过协调,陆陆续续不定时、不定点地放了几天水。”她说,去年还因此接到了一些游客投诉。
对于观瀑节取消的消息,本届观瀑节主办单位——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确有其事。
【追问】
调水调沙是否取消
目前还没定论
“今年观瀑节确定不办了,但小浪底今年是否调水调沙,并没有定论。” 小浪底旅游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他说,每年调水调沙观瀑节,景观是调水调沙形成的“人工瀑布”。而什么时候调水调沙,调多长时间,需要结合库容、当年雨季来之前黄河上游水量等因素综合考量。目前,该局获得的信息是,目前没有长时间、大量持续放水的计划,所以观瀑节取消。
“而今年小浪底水库是否调水调沙,要看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部署。”他说。
“这个消息,官方没有宣布过。”黄河水利委员会防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他说,该部门负责水库的防汛调度,但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消息。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我们也觉得很奇怪。”他说,是否调水调沙这种重要事项,需要研究、会商之后,由黄河防总统一部署、发布。
延伸
小浪底“瀑布”怎么来的?
每年汛期,小浪底观瀑节吸引众多游客。
当水库闸门打开,人造洪峰奔涌而出时,许多游客可能并不明白,这壮美的景观背后,是调水调沙、人工“清洗”黄河的创举。
从2002年开始,黄河开始实施调水调沙,依靠几座大型水库的人工调节,制造出冲刷下游河床泥沙的人造洪峰,输沙入海。黄河河槽下切2米多,打破了“河淤堤高,人沙赛跑”的险局。(记者 高云)
而昨天,网上却热传:今年小浪底水利枢纽不调水调沙,观瀑活动取消。当水库闸门打开,人造洪峰奔涌而出时,许多游客可能并不明白,这壮美的景观背后,是调水调沙、人工“清洗”黄河的创举。
今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自6月19日9时开始,至7月9日8时水库调度结束,历时20天。6月19日至7月4日,为小浪底水库清水下泄阶段,最大下泄流量4270立方米每秒,花园口站最大流量4320立方米每秒。
截至6月15日,三门峡、小浪底及位于黄河中游的万家寨3座水库共蓄水约53亿立方米,防汛限制水位以上的蓄水量达到39亿立方米,其中小浪底水库为33.8亿立方米。从6月19日开始,黄河防总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实施黄河2012年汛前调水调沙,历时约20天。
而昨天,网上却热传:今年小浪底水利枢纽不调水调沙,观瀑活动取消。当水库闸门打开,人造洪峰奔涌而出时,许多游客可能并不明白,这壮美的景观背后,是调水调沙、人工“清洗”黄河的创举。
而昨天,网上却热传:今年小浪底水利枢纽不调水调沙,观瀑活动取消。当水库闸门打开,人造洪峰奔涌而出时,许多游客可能并不明白,这壮美的景观背后,是调水调沙、人工“清洗”黄河的创举。
据新华社郑州5月9日电5月8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陪同下,在开封、新乡、郑州考察。黄河下游滩区是行洪、滞洪、沉沙重要区域,居住着河南、山东近200万群众,对滩区群众生活与安全李克强牵挂于心。
而昨天,网上却热传:今年小浪底水利枢纽不调水调沙,观瀑活动取消。当水库闸门打开,人造洪峰奔涌而出时,许多游客可能并不明白,这壮美的景观背后,是调水调沙、人工“清洗”黄河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