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正文

媒体搭台红薯唱戏 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走进汝阳红里村

2018-09-11  来源:映象网

专家向河南卫视主持人、驻村书记、村民讲解脱毒红薯增产技术 陈涛摄

映象网洛阳讯(记者 徐孟国)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9月8日下午,碧空如洗,艳阳高照,豫西汝阳县刘店镇红里村的一片山坡红薯地里格外热闹。

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的农业专家们扑下身子,向村民们悉心传授脱毒红薯种植技术,讲述当前红薯长势下施肥增产的方法。

专家们、驻村第一书记,向河南广播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关枫介绍脱毒红薯与一般红薯的区别。

关枫与种植户们一起挖红薯,收获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在他们身前身后,一台台长枪短炮,记录着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这是河南卫视使命类大型公益扶贫节目《脱贫大决战》第三季汝阳站的拍摄场景。

汝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红里村位于汝阳县刘店镇北部,地处丘陵地带。以前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严重缺水,靠天吃饭。

全村2649口人,2015年核定贫困户64户258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帮扶单位、在驻村书记、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依托食用菌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棚、蛋鸡养殖、光伏电站等项目,使红里村发生了显著变化。到目前未脱贫人口只剩12户23人,主要是孤寡老人等,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5%降至如今的0.9%,成了脱贫的“明星村”。

脱贫了,是什么还吸引着河南卫视记者们的关注?

河南科技大学驻红里村第一书记曹高洋接受映象网记者采访 陈涛摄

“红薯,在红里村有百年的种植历史,如果不进行品种优化产业升级,村民很难增产增收。”河南科技大学驻红里村第一书记曹高洋说。

据曹高洋介绍,红里村脱贫攻坚靠的是大产业引领、小产业并进,两条腿走路,使村民个人、集体收入都有较大增长。

目前,曹高洋正在抓紧推动脱毒红薯的种植项目。2017年9月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后,因为种植结构单一,曹高洋看到一些村民就只守着那几亩土地,哪怕不赚钱也要守下去,辛苦一年赔钱不算还搭工夫,他感到十分心痛。红薯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为此,他积极向村民推介优质高效的脱毒红薯,进行品种优化调整,并准备注册“红里红薯”商标,也希望通过媒体增加品牌影响,帮助村民增收。

据了解,未脱毒红薯苗易发生病虫害,影响产量、品质、外观和口感。而脱毒红薯在这几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产量,保守平均亩产提升1000斤。条件好的亩产可以达到5000-8000斤。红里村红薯老品种地头价每斤仅3-4毛,脱毒红薯每斤最少9毛钱,分级包装、市场推广后可以达到每斤1.5到2元,高的甚至每斤5到6元。

河南广播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关枫和村民曾庆对拉家常 陈涛摄

在9月8日的拍摄中,关枫、曹高洋,先后到种植脱毒红薯最多的村民曾庆对走访。

村民曾庆对因为家中变故很困难,将近70岁的老两口带一小孙女。但老两口积极乐观,始终保持着改变自身条件,改变贫穷状况的劲头,以学习的态度,和专家、技术组交流,率先在村里种植脱毒红薯,老人坚信“日子总是一天比一天好”

在拍摄间隙,关枫接受了映象网记者采访。他说参加这一季脱贫大决战,最大的体会是受鼓舞、受感动、受教育、受锻炼。现在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用总书记的话说就是“吹糠见米”,所有人都为脱贫工作拿出自己的精力、智慧向前奔跑。过去很多老百姓有致富的梦想,有改变自身生活的愿景,但由于条件所限,存在信息不通畅、技术壁垒、交通等问题,而无法实现。而红里村非常适合种植红薯,有上百年的种植传统。尽管品种优化有些问题,但方向没有错。有河南科技大学专家给产业发展把脉,有河南广电全媒体记者团帮扶,有勤劳的乡亲,他相信红里村村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脱贫致富。

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栏目制片人李沛(女)在拍摄现场 陈涛摄

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栏目制片人李沛坦言,《脱贫大决战》第一季、第二季是了解贫困、认识贫困、解决贫困,第三季转型升级,集结广电全媒体的力量,融合助力精准扶贫,每期会有一个广电全媒体记者到一个贫困村,通过实地驻村采访、蹲点拍摄,深入了解在脱贫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广电全媒体平台,集结喜买网电商平台、大象TV市集、交通广播等一起联动,把帮扶的需求发布出去,把每个村子的特色产业推介出去,用社会的力量,帮助贫困村精准脱贫。

文章关键词:河南卫视 《脱贫大决战》 汝阳 红里村 责编:李文丽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山化镇:镇长变"主播" 为农产品代言 山化镇:镇长变"主播" 为农产品代言

独家

孟津县人社局举办青年干部“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交流研讨会 孟津县人社局举办青年干部集中交流研讨会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