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穿城而过的洛河,就是一段活着的运河——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渠首段。
千年运河流过,在洛阳留下了许多遗迹。比如天津桥、南市和新潭,比如回洛仓、洛口仓、含嘉仓……它们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大运河文化,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隋唐洛阳城:宫阙照天地 天子坐明堂
炀帝一曲《东宫春》,曾道洛城好风光
洛阳的春天,到处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美得让人移不开目光。
前几天,我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感受春光,看到海棠、樱花、梅花等开得正好,成片的牡丹也已含苞待放。游人在花丛中流连忘返,不时还有身着古装的女孩走过,让人眼前一亮,不由想起隋炀帝的那首《东宫春》:
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
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
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宛转繁弦促。
长袖逶迤动珠玉,千年万岁阳春曲。
隋炀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登基之初,他就决定迁都洛阳,以更好地掌控天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他命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和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都。同时,在尚书右丞皇甫议的主持下,隋唐大运河首期工程——通济渠的开凿也拉开了序幕。
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将隋东都洛阳城营建得极为壮丽,且处处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比如,东去的洛水原本流经洛阳城南,他将其改道,目的是“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横桥南渡(天津桥),以法牵牛”。
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建筑局部示意图(资料图片)
隋东都洛阳城主要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据《大业杂记》记载,其范围是“西距王城,东越瀍涧,南跨洛川,北逾谷水”。其中,宫城居西北,南对伊阙,号紫微宫,意为天帝的居所,由皇城护卫。
洛水穿城而过,隔开了宫城、皇城和南岸的里坊区,一条中轴线又将它们连在了一起。
在这条南北中轴线上,有宫城的正南门——则天门,皇城的正南门——端门,向南过天津桥后,则是通往建国门的南北大街,称为天街、天津街或天门街。
建国门是外郭城的正南门,唐时称定鼎门。门内的天街,也称定鼎门大街。
隋炀帝营建东都,只用了短短10个月时间。以洛阳为中心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也只用6年时间就实现了全线贯通。可惜由于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他在江都(今扬州)被弑,隋王朝的统治也随之终结。
洛阳宫阙照天地,以隋为鉴启盛世
在隋之后,是李渊建立的唐朝。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事变发生,不久李渊退位,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次年改元贞观。
隋亡的教训历历在目,唐太宗十分注重以史为鉴,励精图治。贞观年间,他改隋东都为洛阳宫,在这里处理了不少重大事务。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春,他还在洛阳宫仪鸾殿接见了取经归来的高僧玄奘,据史书记载,“君臣相见甚欢”,两人聊得颇为投机。
唐太宗去世后,继位的是唐高宗李治。他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和皇后武则天长期在洛阳执政。
与隋时相比,唐东都洛阳城基本保持了原貌,只是城门名称等略有变化。如宫城正南门则天门,曾因过于奢华而被李世民下令拆毁。唐高宗迁洛后,对其进行了重修,作为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一月,苏定方灭百济后,将百济国王一行58人送至洛阳,献俘仪式就是在则天门举行的。
到了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冬,唐高宗病重,在洛阳贞观殿(隋称大业殿)静养。十二月的一天,他想登上则天门城楼,宣布大赦天下,却因“气逆不能乘马”,只能在贞观殿前宣布。当夜,留下遗诏后,这位56岁的皇帝就驾崩了。
武则天比唐高宗大4岁,此时年已六旬,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因对继承皇位的儿子们并不满意,公元690年,她决定自己临朝称帝,改国号为周,并“改东都为神都”,称洛阳宫为太初宫。她的登基大典,也是在则天门的城楼上举行的。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宫中发生政变,82岁的女皇被迫退位,并于当年去世。她的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后”,后世因此称她为武则天,或称则天武后。她的儿子们再次登基,为避讳,将则天门改成了应天门,国号恢复为唐,并“复神都为东都”。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资料图片)
尽管经过不少折腾,大唐盛世还是来了,隋唐洛阳城也因此而更加辉煌。中唐时,诗人张籍在他的《洛阳行》中,还说“洛阳宫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个性张扬的刘叉来洛阳投奔韩愈,更是在《天津桥》一诗中写道:“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
——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隋唐时期的洛阳城,就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会。
明堂当年坐天子,西苑犹忆种牡丹
在隋唐洛阳城的南北中轴线上,排列着一些“天字号”建筑,其中则天门、天津桥等隋时已有,天宫(即明堂)、天堂和天枢等是在武则天时期打造的。
盛唐时,诗人王昌龄在他的《放歌行》中,写下了“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的诗句。所谓明堂,即天子之庙,是朝廷宣明政教的地方,也是皇权的标志和象征。
据《旧唐书》记载,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春,武则天下令拆毁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隋称乾阳殿),在上面建明堂,由薛怀义负责这项工程。一年后,明堂完工。它在历代明堂中最为壮观,共分三层,下方上圆,分别对应四时、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又名万象神宫。
宏伟的明堂建成后,武则天很高兴,邀洛阳百姓进去参观,还赐给众人酒食,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吐蕃及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来贺”,使武则天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她又命薛怀义造夹纻大像,并在明堂北边建造天堂来盛放。天堂是隋唐洛阳城的第一高楼,高约120米,共分五级,“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
相传薛怀义是武则天的面首,后因过于骄横而失宠。公元695年正月,他火烧天堂泄愤,火灾延及明堂,一夜之间,“二堂具毁”。武则天下诏重建,次年三月,新的明堂落成,号通天宫。
至于端门外的天枢,是武三思率四夷首领所铸,专为歌颂武则天的功德,上面还题有“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字样。
唐玄宗开元年间,曾对明堂进行改造。他往来于东、西两京,开创了开元盛世。王昌龄笔下的“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就是他在洛阳治国理政时的真实写照。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明堂被叛军和回纥兵焚毁。隋唐洛阳城则历经隋、唐、五代及北宋,一直沿用了500多年。
如今,牡丹已渐次开放。当年,正是隋炀帝将牡丹引入西苑种植,武则天又改西苑为神都苑,继续大量栽培牡丹,才掀起了“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全城狂欢。
西苑位于洛阳城西,它的名字一头连着隋唐大运河,一头连着牡丹,既美又壮观。(张广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进入四月,洛阳的空气中都是牡丹的芬芳,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遍植牡丹的公园也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如果你是外地人,在牡丹盛开的时节来到洛阳,只有半天工夫,你会选择做什么?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隋炀帝登基不久,就下令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并在洛阳城外“新置兴洛及回洛仓”,存放天下漕粮。
今天,洛河上的桥越来越多了。洛阳桥、牡丹桥、凌波桥……它们姿态各异,美不胜收,是洛阳城中一道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春暖花开的日子,徜徉在堤畔的柳丝下,看洛河静静流淌,是一件惬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