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龙门大道与伊洛路交叉口东南角,绿色掩映中,一处新落成的棕色建筑不时有人进出。
“相当漂亮,而且里面很干净,没有任何异味。”28日下午,正在八里唐小游园内锻炼的市民吕泽凯对这处建筑里面的设施和环境赞不绝口。
这一建筑是我市新建成投用的免费公厕,其与八里唐小游园融为一体(如图),“方便”之所更加美观、更重便民,成为城市新景观。
小公厕,大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厕建设,将其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强力推进实施。今年9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在调研中心城区“十一”前拟完工重点城建项目时,专门走进政和路小游园内配建的公厕,了解各项便民设施配套情况,强调要坚持建管并重,明确属地责任,完善细节配套,充分发挥好公厕的民生功能,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品质提升:公厕不只有“方便”功能
八里唐小游园公厕,不仅美观,而且各项服务功能也十分完善。
公厕门口,除上下台阶外,还专门配备了服务残疾人士的无障碍通道。
走进公厕内,迎面一个干净的洗手台,墙上装有一面一米多宽的镜子。
男女公厕一共有17个厕位,每个厕位都是独立隔间,设有挂钩、搁物板等配套设施。同时,该公厕还设有残疾人卫生间,里面特别加装了安全抓杆。管理间可供管理员或附近路段的环卫工短暂休息。
据洛龙区建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厕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是在建设八里唐小游园时专门配套建设的,目前已建成开放,为来小游园锻炼的市民提供便捷。下一步,他们打算根据群众需求,添置干手机、热水器等设施,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布局优化:“厕随人走”,优先设在人流密集处
如今在洛阳的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见一座座漂亮的公厕,它们在带给市民、游客方便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的景观。
“新建公厕遵循‘厕随人走’原则,根据城市发展的方向,优先设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城市区新建的公厕在建设标准上有所提升,确保所有公厕符合二类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公厕还要争取达到一类建设标准,有效提升卫生环境水平。
伊滨板块,原先公厕数量极少。今年在我市主城区公厕布局中,重点补上了该区“短板”。
在伊滨区提架庄街与白塔路交叉口,一处新建成的小游园一角也配建了一座公厕,其颜色、风格与周边环境统一,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兼具综合管理用房功能。
伊滨区交通市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今年公厕建设数量大幅增加,有效提升了伊滨区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据介绍,按照今年我市民生实事方案,城市区将新建76座二类以上公厕。目前,这76座公厕已全部建成投用。同时,公厕布局的不断优化,也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服务更好:导向牌更多、“扫码”可查询
公厕既是“方便”之所,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
“按照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规范设置公共厕所导向牌的要求,城市区600余块公厕导向牌在设置上距离公厕原则上不超过300米。”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新增了90块公厕导向牌,主要设置在二广高速瀍河、关林、龙门等出入口,以及景区、主干道公厕周边。
我市还新购置150余块公厕标识牌,方便市民识别。同时,在市区景区、主要道路两侧人员密集场所公厕周边,均设置了不少于3块公厕导向牌,便于各个方向的市民查找。
“扫码”查询位置,是今年我市提升公厕服务水平的另一项便民举措。
3月初,市数字化城管APP和“掌上洛阳”APP两款软件实现了资源共享,市民可在这两款APP上,可快速查询离自己最近的公厕位置。
目前,我市已在关林景区、洛阳博物馆、二广高速关林站、洛阳歌剧院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公厕内张贴宣传页,上面会有便民服务平台APP的二维码,方便市民“扫码”查询公厕位置。
下一步,市环卫部门将及时更新公厕位置数据,方便市民和游客通过市数字化城管APP、“掌上洛阳”APP等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查找身边的公厕,真正让小公厕绽放出别样美丽,展示洛阳文明城市、旅游城市形象。
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明年将持续抓好中心城区公厕建设,计划再新增50座左右,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市将新建公厕700余座,市区公厕总数将达到1300座。(洛阳日报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张珞)
据了解,新建的这4座公厕将按照我国最新颁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为准,按照其中的一类公厕标准来建。总之,除了解决人的内急外,公厕,也将成为焦作的一道风景;除了颜值高,公厕也将关注特殊人群的需要,这也使公厕成为焦作一道人文风景。
开栏语《城市区76座新建公厕月底前投用》,7日《洛阳晚报》头版头条这则民生信息被广泛关注。您想要什么样的公厕,我市现有的公厕您是否满意,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善,您对城市公厕建设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欢迎您来建言献策。
男、女公厕分设在左右两侧的房间内,其中女厕设有16个厕位,男厕设有8个厕位,每个厕位都是独立隔间,设有挂钩、搁物板等。“第三卫生间”中的一组“亲子坐便”,造型很萌,并配有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婴儿护理台、宝宝椅,可谓功能强大。
昨日,记者在老城区丽景门、洛邑古城等处看到,几座仿古风格、内部整洁、功能设施完备的旅游公厕建成投用。今年4月以来,老城区针对辖区重点景区和小游园游客流量大的特点,合理选址,建设仿古风格公厕和园林景观式环保公厕,在满足游客及周边群众如厕需求的同时,体现古城历史文化风貌。(洛阳日报记者 鲁博 特约通讯员 石智卫 摄)
在城市建设者眼中,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准,要看这里的公共厕所。在住建部最新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指引下,如何有效破解公厕的选址问题、尴尬问题,提升服务能力,汝州市城市管理局在思考,也在行动。
今日,“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览将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开展。这是首次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合作举办的丝路展览,展出文物中有不少咱洛阳文物。洛阳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24件(套)精品文物应邀参展,主要包括陶瓷器、石刻、壁画等。
经过5个多月的提升改造,昨日,洛阳博物馆书画馆重新对公众开放。书画馆是洛阳博物馆的重要专题馆之一,其展品有王铎、吴昌硕、任伯年、于右任等大家的精品,艺术价值颇高,公众可免费参观。
昨日,记者从洛阳博物馆获悉,今年双节假期,洛阳博物馆取消每周一的例行闭馆,每天开放。为了保证双节假期国内外游客参观,洛阳博物馆取消10月2日周一的例行闭馆,10月1日至8日均正常开放。
23日,我市召开打造博物馆之都专家论谈会。“一张蓝图绘到底”,洛阳要把打造博物馆之都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写入规划,制订中长期规划,最后形成旅游和相关产业的集聚效应。
典藏人类文明的殿堂——博物馆,浓缩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精髓,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而矗立。摊开洛阳的博物馆地图,一座座宝库浮现在眼前:洛阳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山陕会馆)、洛阳围棋博物馆、洛阳百年留声博物馆、洛阳市洛阳铲博物馆……它们有的犹如园林,美轮美奂;有的藏于小巷,待你发现;有的其貌不扬,但藏品稀有。
驼铃悠悠,黄沙漫漫,一条丝绸之路,让东西方文明紧密相连。洛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枚金币出土于大名鼎鼎的安菩夫妇墓,从金币上的字样、图案可知,它来自东罗马帝国,铸造于该国皇帝福卡斯时代(公元602年至610年)。
考古,在不少人眼里似乎有些神秘,但在古都洛阳,小学生参观考古现场,市民走进考古公益讲堂,当起考古志愿者,已经成为常态。“风雅颂”是洛阳博物馆志愿者孙颂的雅号,“四足鼎鬲”是她和好姐妹刘俐、苏东、蔡嵘的微信群名。
作为今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内容,洛阳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与中原”文物展迎来了不少市民和游客的关注。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里,记者在洛阳博物馆里看到,来这里参观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对展出的文物赞不绝口。
为进一步提高交通执法办案效率,强化交通执法电子文书制作能力,平桥区交通运输执法局违章车辆处理中心认真开展执法文书全卷宗电子化制作
1月16日,一名行色匆匆的男子走到信阳东站交通运输执法局北站口执勤点,焦急地向执法人员李勇磊求助。